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認證
可以先瀏覽其他內容
隱藏同步進度2001年剛剛開始的時候,我已經決定調離最高人民檢察院,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當教授去,而且也很快地就被批準了。就在等著很快地去學校教書的時候,出了一點麻煩,那就是現(xiàn)任的法律職務必須在依法免除之后,才能夠調出司法機關,否則不予辦理調離手續(xù)。這就是法律程序,誰讓你任的職務是檢察委員會委員、檢察員呢?沒有辦法,就只有在家里等了。我自從18歲參加工作,30多年了,還頭一次這樣的感到“閑”。 閑極無聊,寫法學論文又覺得真的有些寫“煩”了。這時候,《檢察日報》“正義網”網站的主管“冷眼觀潮”動員我,何不寫寫有關民法的雜文、隨筆,在“正義網”上開一個專欄,既輕松、有趣,又可以做法律批評和普及的工作。我一想,嘿!還真合我意。閑著也是閑著,真不如就說說閑話。如果把刻板的民法術語和規(guī)則化作活潑、生動的“閑話”,是不是更有意思,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?而且講法理不拘形式,說規(guī)則可以亂侃,不必搜尋書本考證,不需做繁瑣的推理,一定是很輕松的。因此我就接受了這個建議,在“正義網”上開了“每周評論”,開篇說起了民法的“閑話”來了。 寫了幾篇以后,感覺還不錯,反映也不錯,就一直寫了下來。接著,《民主與法制》的老總也約我寫稿,陸續(xù)也寫了一些同樣的文章,發(fā)表在“專家直通車”欄目。再以后,在《檢察日報》參與了“時事法治縱橫”專欄的寫作,以及《中國婦女·法律幫助》首頁“搶鮮說法”專欄的寫作,因為版面和時間的約束,不寫不行,因此也就堅持了下來。幾年下來,將寫出來的東西積累下來,就有了收在本書的這些“閑話”文章。 我寫的這些“閑話”雖然都是閑話,但也都還是圍繞著我的專業(yè)說的閑話,就是圍繞著民法說閑話。民法是什么?民法就是市民法,在羅馬法的時候,就是這么界定的。民法的世界就是市民社會。市民在市民社會中生活,就是按照市民社會的法則活動。一部民法,就是一部市民社會的法則:它賦予市民以權利,規(guī)定市民行使權利的規(guī)則,對市民的權利加以保護。學者闡釋民法,就是向公眾說明市民社會的法則,說明市民享有什么民事權利,說明市民在行使民事權利的時候應當遵守什么樣的規(guī)則,說明權利受到損害的時候怎樣尋求民法的救濟。寫一本正經的法理文章,要說明的也是這些。寫一些“閑話”文章,其實要說明的還是這些。所不同的,就是不用一本正經的刻板語言來表述,而是采取高談闊論、閑言碎語、嬉笑怒罵、調侃嘲諷的方法,說明原本較難理解的,必須在課堂上才能夠說清楚的高深理論,化高深為淺顯,化莊重為詼諧,不是傳經送道,而是和風暗送,不是板著面孔說教,而是在輕松的調侃中講述通俗的法則。因此,我才把這本收入這些文章的集子叫做《閑話民法》。但愿她能夠幫助生活在市民社會中的百姓們,通過這些閑話,更好地領會應當 遵守的這些民法法則,共同維護好市民社會秩序。 市民與人民,既相通,又有差別?!叭恕?,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,被叫做人民,人民是這種社會的主人。調整這種生活規(guī)則的基本法就是憲法。“人”,在市民社會中,被叫做市民,就是民法社會的主體,市民就是市民社會的主人,調整市民社會生活法則的基本法就叫做民法。其實市民和人民還不是一樣的人?只不過觀察的角度不同罷了。所以,又有人說,民法就是社會的第二憲法”,其作用僅次于憲法。我作為一個搞民法的人,不大敢說這樣的話,怕人家說我們搞民法的人狂妄,但是從民法所調整的范圍、規(guī)范的內容看,其范圍之大、領域之廣,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。畢其一生精力,來研究這樣一部大法,實在也是榮幸的事。就是像現(xiàn)在這樣說說民法的“閑話”,其實也是很莊重、很嚴肅的事情。因此,我經常感到我很“聰明”、很“精明”,也很有“自知之明”。這種自得,不是賣弄自己的自詡,而是慶幸自己在大家都不大重視民法的那個時代,選擇了民法的研究工作。在1975年的時候,我到了法院作民事審判庭的法官,在1980年的時候,我開始了民法的研究工作,至今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了。這種工作,培育了我的思想,使我永遠都將“人”放在心中第一位的位置,而不論他是人民還是市民,為了“人”精心研究民法法則的編織工作。從事這樣的工作,我永遠不悔;選擇這樣的工作,是我永遠的驕傲。
可以在“個人中心-我的借閱圖書”中查看
請歸還1本圖書后,繼續(xù)免費借閱~